-
党史学习|总书记发贺信的这座水电站有多牛?
6月28日,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,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。这是继2020年6月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出重要指示后,总书记再次对实施“西电东送”的国家重大工程寄予重托。 白鹤滩水电站究竟有多牛?央视网《天天学习》栏目带您一起了解。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,是中国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投资建设的四座梯级电站中的第二级,是当今世界在建…- 0
- 0
- 48
-
党史学习|总书记踏访的这条街有怎样的“前世今生”?
党史学习 7月22日下午,正在西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位于拉萨市的哲蚌寺、八廓街、布达拉宫广场,考察民族宗教、古城保护、藏文化传承保护等工作,并同群众亲切交流。 八廓街见证了西藏地方政权的兴衰更替、佛教的式微与鼎盛、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、贸易的兴衰与繁荣、社会制度的变迁与跨越,以及拉萨这座高原城市千年的繁华与发展。八廓街的“前世今生”就是一部鲜活的西藏发展史。央视网《天天学习》带您“走进…- 0
- 0
- 21
-
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 | 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:“是您帮我们圆了梦!”
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,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:“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走过来的,工作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老区,对老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。” 习近平总书记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,成长在陕北黄土高坡,“红色基因”深深融入他的血脉。在地方工作期间,他就一直关注当地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情况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总书记对老区的挂念一如既往,他频频踏上红色土地,看望慰问老区人民。中国共产党成…- 0
- 0
- 35
-
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|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:对这里,总书记有“一个情结”
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,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:“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走过来的,工作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老区,对老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。” 习近平总书记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,成长在陕北黄土高坡,“红色基因”深深融入他的血脉。在地方工作期间,他就一直关注当地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情况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总书记对老区的挂念一如既往,他频频踏上红色土地,看望慰问老区人民。中国共产党成…- 0
- 0
- 40
-
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|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:“想请总书记再来大湾村看看”
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,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:“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走过来的,工作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老区,对老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。” 习近平总书记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,成长在陕北黄土高坡,“红色基因”深深融入他的血脉。在地方工作期间,他就一直关注当地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情况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总书记对老区的挂念一如既往,他频频踏上红色土地,看望慰问老区人民。中国共产党成…- 0
- 0
- 20
-
党史学习之初心印记丨一本扶贫手册
“插队的经历,让我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,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,心里更惦念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。”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,深情回忆自己在农村插队的岁月。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,这份惦念让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,始终把扶贫工作放在心间。 2012年12月,履新未久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河北省阜平县,他此行的目的是“看真贫”。从…- 0
- 0
- 36
-
党史学习之初心印记丨一棵泡桐树
河南兰考,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,一棵泡桐树粗壮挺拔,枝繁叶茂。那是1963年春天焦裕禄亲手种下的,兰考人都叫它“焦桐”。 “百姓谁不爱好官?把泪焦桐成雨。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,父老生死系……”1990年7月15日,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夜读《人民呼唤焦裕禄》一文有感,写下了这首《念奴娇·追思焦裕禄》。 习近平曾五年三赴兰考。2009年4月1日,在“焦桐”附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,他亲自植苗、培土、浇水…- 0
- 0
- 142
-
党史学习之初心印记丨 穿越“生命禁区”的车票
这是一片遥远、神秘、圣洁的土地。 南有喜马拉雅山,北有昆仑山,东面是崇山深壑的横断山脉。作为世界上最大、最高、最年轻的高原,青藏高原海拔大多超过3500米。冰峰雪山、戈壁荒漠、长年冻土、高寒缺氧,诸多问题使得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成为令人胆寒的“天路”。 1300多年前,年轻的文成公主带着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和大量种子、农具、织物以及诗文、医药等方面书籍,从今天的西安来到拉萨,走了近3年。 13…- 0
- 1
- 61
-
党史学习之初心印记 | 小推车推出来的奇迹
天天学习 “华东、中原、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,要人有人,要粮有粮;二百万民兵、民工,冒枪林弹雨,忍风雪饥寒,千里远征,随军转战……” 这是一段镌刻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上的碑文,描绘出七十三年前淮海战役中的壮观一幕:在通向战争前线的各条运输线上,车轮滚滚,人流如织,几百万人民群众奋勇支前,推着小推车运输物资…… 彼时的淮海大地硝烟弥漫、战鼓隆隆,经过66天鏖战,人民解放军赢得了淮海战役…- 0
- 0
- 38
-
党史学习之初心印记丨一封无法寄出的家书
20世纪50年代,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、核讹诈,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,高瞻远瞩,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、导弹、人造地球卫星。 在那个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,从科学巨匠到普通工人,十多万科研人员和参试部队告别了亲友家人,走进了祖国西部的神秘禁区。王鹏正是他们其中一员。 他们在“春风不度”的戈壁滩上冒高温、顶沙尘、住土屋、挤帐篷、喝咸苦水;他们隐姓埋名,将个人理想熔铸于祖国的伟大事业之中;他们埋头苦干,…- 0
- 0
- 17
❯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
私信列表
搜索
扫码打开当前页
鸸鹋产业网抖音号
鸸鹋网百度小程序
返回顶部
幸运之星正在降临...
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!
恭喜!您今天获得了{{mission.data.mission.credit}}积分
我的优惠劵
-
¥优惠劵使用时效:无法使用使用时效:
之前
使用时效:永久有效优惠劵ID:×
没有优惠劵可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