鸸鹋卵人工孵化初探与研究

鸸鹋 (D rom aius novaehollandiae) ,又名澳洲鸵 ,是一种产自 澳洲的世界上仅次于鸵鸟的第 2大型鸟类 ,高约 180 cm,体重 可达 55 kg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。目前 ,国内多家 动物园、饲养场等都饲养繁殖鸸鹋。由于鸸鹋在圈养条件下自 然孵化率和健雏率较低 ,鸸鹋的孵化主要采用人工孵化。现就 影响鸸鹋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 ,并对人工 助产技术予以介绍。

鸸鹋卵人工孵化初探与研究-插图

1 卵型指数对孵化结果的影响 卵型指数是指鸟卵纵径和横径之比 ,鸸鹋的卵型指数一般 在 1. 45~1. 60,平均为 1. 53左右。卵型指数在 1. 50以下的卵 孵化时间较长 ( 48. 9 d) ,孵化率较低 ,幼雏较弱 ;卵型指数在 1. 52~1. 56的卵孵化率较高 ,孵化时间相对较短 (47. 7 d) ,幼 雏较强壮 ,雏重有所增加。

2 理想温度和适宜湿度是影响失重率和孵化结果的 关键因素

2. 1 鸸鹋卵理想的孵化温度 关于鸸鹋孵化温度 ,众人纷说不一 ,多篇报道不相同 ,卢宝 泉等 [ 1 ]认为孵化温度范围为 36. 4~36. 8 ℃;江浩认为 35~ 37 ℃;哈尔滨动物园观测发现 36. 5~37. 4 ℃为最佳 ,室内温 度平均为 22. 7℃。孵化温度对鸸鹋胚胎发育有显著影响 ,高 温对孵化的危害随上升幅度增大而增高 ,随高温持续时间的增 长和胚龄的增加而增加。高温同时湿度又不足 ,卵失重加快 , 雏鸟脱水 ,卵壳干燥 ,韧性增强 ,雏鸟很难正常啄壳出雏 ,造成 弱雏 ,甚至死亡 ;低温会使孵化期延长 ,雏鸟啄壳推迟 ,各组织 器官发育速度减慢 ,雏鸟卵黄吸收不好 ,脐带和卵壳粘连 ,幼雏 体弱 ,生命力低。因此 ,选择合适的温度至关重要。 根据鸸鹋卵胚胎发育规律 ,全孵化过程中采用“看胎施 温 ”的人工孵化方法 ,即依据胚胎发育的生物学特点进行调 温 ,一般采用先高后低的控温方法。原因是鸸鹋卵发育早期 (0~30 d)发育缓慢 ,体内产热量少 ;随着胚龄增加自身代谢增 强 ,产热量增多 ,这也是后期晾蛋时间延长的原因。采用变温 孵化法 :孵化前期 (0~30 d) ,孵化温度 37. 1~37. 6 ℃,平均为 37. 4 ℃,孵化室内平均温度为 22. 3 ℃;孵化中期 (30~45 d) , 孵化温度 36. 5~36. 7 ℃,平均为 36. 5 ℃,孵化室内温度为 22. 5 ℃;孵化后期 (45 d至出雏 ) ,孵化温度为 36. 5~36. 6 ℃, 平均为 36. 5 ℃,孵化室内温度为 23. 7 ℃,从而获得了良好的 出雏率和健雏率。

2. 2 合适的孵化湿度 鸸鹋卵的孵化湿度主要根据其胚胎发育特点和失重情况 以及其发育阶段来调节。孵化前期胚胎发育缓慢 ,处于内部器 官形成阶段 ,水代谢强度较低 ,采用较低的孵化湿度为 45% ~ 50% ;中后期为胚胎加速生长阶段 ,为加速水和尿液代谢 ,可适 度将孵化湿度调至为 55%左右 ;而出雏期 ,相应提高孵化湿度 为 59% ~61% ,以利于雏鸟啄壳出雏。孵化过程中 ,湿度过低 会造成鸸鹋胚胎失水过快 ,导致其失重过速 ,破坏胚胎发育代 谢的平衡 ;湿度过高 ,会影响胚胎的气体交换 ,使卵内水分蒸发 困难 ,导致胚胎新陈代谢缓慢 ,幼雏表现为水肿、腹大、活力降 低 ,严重时可造成死亡。

3 最佳失重率是最适孵化湿度和温度的综合体现 , 是产生较高孵化率和良好健雏率的直接因素

3. 1 鸸鹋卵的失重 鸸鹋在发育过程中 ,伴随着明显的新陈代谢 ,卵中贮存的 物质 ,发生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。壳内营养物质的分解产生代 谢水 ,鸸鹋卵中的含水量逐渐增加 ,为了保证其卵内水分的相 对均衡 ,鸟卵必须不断的向外蒸发一定量的水分 ,使鸸鹋卵的 水分不断散失。除保证了胚胎各器官和细胞组织保持应有的 含水量外 ,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 ,鸟胚比卵内原物质组织结构 更为紧密 ,体积相应缩小 ,卵内气室空间相应增大 ,为保证胚胎 后期气体代谢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 ,为胚鸟出壳前啄壳提供了 回旋的空间。

3. 2 失重率的计算 失重率计算的准确与否主要取于鲜卵重的确定 ,利用 Hoyt[ 2 ]方程推算出鸸鹋的初卵重。Hoyt方程为 W = CSS ×L × B ×B,其中 W 为初产卵的鲜重 , L 为卵长轴的切线上长度 , B 为卵短轴的切线宽度 , CSS为某一物种的特异系数。M in2 naa rm [ 3 ]测定鸸鹋的 CSS为 0. 000 56 ,卢宝泉等 [ 1 ]测定为 0. 000 563,笔者测定为 0. 000 565 ( n = 60)。利用 CSS,测得卵 的长和宽 ,应用 Hoyt方程就可算出鲜卵重 ,然后用孵化中的卵 重除以鲜卵重就可得出失重率 ,进而为最佳失重率的获得提供 调节依据。

3. 3 最佳失重率的获得 在人工孵化中 ,因为所控制的温度、湿度条件不同 ,表现出 失重有一定差异。孵化结果表明 ,失重率为 10% ~15% ,平均 为 13. 4% ,日失重率为 0. 3%左右 ,能获得较好的孵化率和健 雏率。但由于不同孵化阶段 ,孵化温度、湿度条件不同 ,导致失重率有所不同。孵化前期胚胎发育缓慢 ,失重较小 ,平均日失 重为 0. 2%左右 ,中后期失重率较高 ,达到 15%左右。

4 科学翻卵和晾卵是提高孵化率和健雏率的有效途径

4. 1 翻卵

鸸鹋在自然孵化时 ,经常借助喙、趾等进行翻卵 ,人工孵化 时 ,科学的翻卵也可取到鸸鹋自行翻卵的效果。翻卵可减少胚 胎异位的发生 ,并可防止胚胎或胎膜与壳膜粘连 ,还可刺激胚 胎发育。若不进行翻卵 ,就不能使卵黄囊、卵白囊与羊膜腔之 间保持正确位置 ,引起绒毛膜缝隙变形而阻塞 ,从而造成胚胎 发育迟缓 ,产生弱雏。把卵平放 180°于孵化器中的卵架上每 1小时翻 1次卵 ,翻卵角度为 90°,孵化 45 d落盘停止翻卵 , 可得到良好的孵化结果。

4. 2 延长晾卵时间可刺激胚胎发育

不同发育阶段晾卵时间各不相同 。孵化前期 , 2 h晾 1次 ,每次 5 m in (室温 22. 3 ℃) ;中期 ,每 2 h晾卵 1次 ,每次晾 卵 7~10 m in,每天取出孵化器外晾卵 1~2次 ,每次 15~20 m in (室温 22. 5 ℃) ; 后期 ,每 2 h晾卵 1 次 ,每次 10 ~20 min,每天取出孵化器外晾卵 2~3次 ,每次 20~30 m in (室温 23. 7℃)。因为中后期至出雏 ,胚胎新陈代谢旺盛 ,产生热量增 多容易产生自体超温 ,孵化器外晾卵可以使雏鸟通过气室获得 生长发育所需的氧气 ,散发壳内多余的热量、水分和气体。

5 适时的人工助产是避免鸸鹋雏鸟后期死亡的重要 手段

鸸鹋卵进入孵化中后期 ,每天孵化器外晾卵时要仔细观察 鸸鹋卵的活动情况 ,孵化 30 d箱外晾卵可见卵动 ,尤其是孵化 30 d至 45 d落盘时 ,要准确的确定雏鸟喙口 ,做好标记。落盘 时必须喙口朝上 ,不然容易造成胚位不正 ,出雏困难 ,甚至雏鸟 窒息死亡。确定喙口位置时 ,把鸸鹋卵置于平滑的玻璃板上 , 当滚动到某一位置时停止滚动 ,卵将开始左右晃动 ,此时沿气 室边缘划一道弧线与纵轴相交处就为喙口。另外 ,准确的把握 鸸鹋卵发育的具体时间可以为温度、湿度、失重率的调节提供 可靠依据 ,也可为鸸鹋卵的及时人工助产提供科学参考。

鸸鹋卵的人工孵化时间一般为 48~52 d,从入孵到在玻璃 板上可见到活动需要 742~862 h (30~35 d) ,平均为 797. 3 h; 再到可听到抓膜声需要 246~362 h,平均为 298. 8 h ;再到可 听到叫声需要 2~36 h,平均为 15. 5 h ( n = 40) ;到有叨壳声需 要 2~20 h,平均为 7. 3 h;到出雏需 26~48 h,平均为 31. 6 h ( n = 40 ) ,出雏一般历时 10. 8 h。总孵化时间为 1 150 h,约 47 d 22 h ( n = 40)。在孵化过程中 ,若实际情况与上述情况相 差太远 ,特别是中后期 ,就必须考虑人工助产。

人工助产使用探针和镊子在喙口稍前的气室上开 1个小 口 ,注意观察内膜的颜色变化和雏鸟的活动情况 ,如内膜已湿 润且变为深色 ,说明卵黄已进入腹腔 ,脐部已愈合 ,即可将内膜 打开 ,先用生理盐水或洁净的温水浸润内膜 ,然后轻轻剥离。 把喙和鼻孔露出 ,将卵壳压裂 ,再用干净薄膜粘住开口 ,在薄膜 上通开 1个小口 ,将卵放回孵化机内 ,让其自然叨壳出雏。这 样可以保证幼雏不会被憋死 ,又可防止卵内水分丧失过快 ,卵 膜粘到雏鸟身上 ,影响其雏鸟转身叨壳出雏。因为鸸鹋卵壳比 较厚而且坚硬 ,鸸鹋出雏不同于鹤类 ,主要是依靠喙把壳沿气 室边缘叼开 ,通常开口为 3. 4~5. 7 cm ( n = 40) ,然后利用其强 健有力的腿将壳蹬裂后出雏。正常情况下 ,雏鸟在壳内头颈和 腿保持特有的姿势 ,恰好形成可以用力的 2个支撑点。人工助 产时 ,不可急于将雏鸟头颈先拉出壳外 ,而脚腹留于壳内 ,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 ,雏鸟无法将壳蹬开出雏 ,只能人为将之彻底剥 离 ,这样经常会产生弱雏或颈椎变形的小雏。

参考文献 :
[ 1 ] 卢宝泉 ,张丽敏 ,张 涛. 鸸鹋人工孵化技术的探讨 [D ]. 上海 :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, 1999, ( 4) : 23 - 26.

[ 2 ] Hoty D F. Practical. Methods of Estimating Volume and and Fresh weight of Bird Eggs[J ]. Auk, 1979, 96: 73 - 77.

[ 3 ] M innaarM. “CSS”A Frouble shooting Tool in Emu Egg Incubation [J ]. GBBAC Gazette, 1992, (1 - 2) : 31.

下载权限

查看
  • 免费下载
    评论并刷新后下载
    登录后下载

查看演示

  • {{attr.name}}:
您当前的等级为
登录后免费下载登录 小黑屋反思中,不准下载! 评论后刷新页面下载评论 支付以后下载 请先登录 您今天的下载次数(次)用完了,请明天再来 支付积分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支付以后下载立即支付 您当前的用户组不允许下载升级会员
您已获得下载权限 您可以每天下载资源次,今日剩余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鸸鹋学术

鸸鹋与火鸡和公鸡对饲料纤维消化性能的比较研究

2021-7-19 20:31:16

鸸鹋学术

鸸鹋、公鸡和火鸡饲料利用率比较

2021-7-22 21:00:31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